今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這使我再度回憶起10年前探訪《共產黨宣言》醞釀之地和馬克思故居的情景。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边@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開篇一句話,卻不知道孕育這個幽靈,確切地說,率先發出幽靈的聲音則是在這里——布魯塞爾市中心大廣場的白天鵝餐廳。
我們到訪只是參觀布魯塞爾市中心大廣場,這個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在精美絕倫的古典建筑中,廣場南側有座五層的巴洛克式小樓并不起眼。當導游不經意說起這是《共產黨宣言》誕生的地方,這意外的驚喜讓我們的心中頓時泛起一陣激動的漣漪,在異國他鄉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親近感。不由把目光都聚焦到這座白天鵝餐廳上。
門楣上有一個雕花大框,中間鑲嵌著一只展翅欲飛的白色天鵝,據說有300多年的歷史。當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在這里經常見面,共同討論、醞釀《共產黨宣言》寫作??吹竭@只白天鵝,我依稀感到兩個偉人的腳印,曾踏在這花崗石的廣場上;偉人的手紋,曾留在這白天鵝餐廳大門的手把上。曾經學過的關于馬克思和《共產黨宣言》的知識瞬時浮現于腦海。
旋即,一個疑問飄然而至:《共產黨宣言》為什么會誕生在這里?《共產黨宣言》為什么會成為全球公認的“使用最廣的社會政治文獻”?
之后,我們又去德國特里爾拜謁了馬克思故居。在故居,我見到了極其珍貴的1848年首次在倫敦出版的《共產黨宣言》。雖說只是一本20多頁的德文單行本,裝幀十分簡單,當年印刷也只有500冊,卻美而不艷、雅而不孤。毛澤東同志是以博覽群書而著稱。1939年底,他在延安對一位進馬列學院學習的同志說,馬列主義的書要經常讀,《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就翻閱過多次。
如果說白天鵝餐廳只是意外的尋蹤,那么,馬克思故居則是有意識的踏訪。走進故居,我們才真正了解了《共產黨宣言》成功的真諦。
1843年歲末,25歲的馬克思由于激進叛逆,被迫離開德國,成了“流浪世界的公民”,再也沒有取得過任何國家的國籍。1845年2月,馬克思被法國當局驅逐,只好流亡布魯塞爾三個春秋。在布魯塞爾的日子里,馬克思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陸續完成了《德意志意識形態》《哲學的貧困》《雇傭勞動與資本》等著作。
1847年6月,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在倫敦創立。受其委托,年輕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白天鵝餐廳的三樓,起草了一個周詳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共產黨宣言》。這是科學共產主義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它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誕生在19世紀,卻沒有停留在19世紀;它產生于歐洲,卻傳遍全世界。
[責任編輯:福建臺辦張寧]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主辦單位:福建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 中國臺灣網
地址:福州市華林路80號 郵政編碼: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