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臺灣,時常能看到福建東山島有一位孫先生所著的關于閩臺歷史文化的書籍和登在報刊上的文章,為增進臺灣年輕一代對大陸的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迸_北東山同鄉會會長林盛章說,他是在今年清明節帶領35名臺胞及其二三代子女到東山島尋根祭祖告訴筆者的。他口中的孫先生,就是被譽為“樂當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兩岸橋樑”的國家級文慱研究館員、原東山縣慱物館館長、現年82歲的孫英龍。
隨后,筆者走訪了孫英龍位于東山島康美鎮錢崗村的家,了解到孫老先生已辦了第26屆27屆兩屆的海峽兩岸(福建東山)關帝文化旅游節,是國臺辦對臺交流重點項目、也是海峽論壇項目之一,他編著的《東山關帝廟閩粵分靈錄》一書(15萬多字)還分發給參加27屆關帝文化旅游節的人員。
熱心兩岸文化交流工作
孫英龍一生從事文化文物工作,親身感受到兩岸同胞同祖同宗,血濃于水的關系。從東山島與臺灣島的歷史淵源關系就是閩臺自古一家人的見證。早在明清時期,東山島就有三四萬人遷徙或當“班兵”被派守戍臺灣、澎湖。1950年5月東山島解放前夕又有4792男性青壯年被抓去臺灣當兵,孫英龍的堂哥孫永年、表哥徐益三、母舅孫天助等許多親人也在其中。據調查,現在臺灣東山籍臺胞達22萬多人。但由于海峽兩岸藩籬的阻隔,同胞間缺乏互相了解溝通,尤其是隨著從大陸到臺灣的老一輩漸漸凋零和離世,在“去中國化”教育中長大的一代年輕人對大陸的文化認同感和心理依附感正在降低?!澳遣皇菚r空距離,而是人心的距離,鄉愁的淡忘,血脈的疏遠?!睂O英龍說。?
“{長橋若能連海峽,我輩愿為擔石人?!睂O英龍認為,發揮自身職能和才智,為推進兩岸文化交流多做貢獻,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此,他利用自己在縣慱物館工作的條件,幾十年堅持不懈地進行考古研究,下大功夫查找到許多聯結兩岸地緣、血緣、文緣、商緣關系的“橋樑”和“紐帶”。早在1987年,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鑒定,孫英龍等人發現的“東山人”古人類化石,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把福建人類歷史從已知七千年推前至一萬年,對閩臺人類歷史研究作岀了重大貢獻。10多年前,他為主考古研究的“海峽(東山)陸橋”,證實了臺灣海峽中有一條淺灘,從東山島向東偏南延伸,經臺灣海峽至澎湖列島,最后連接到臺南。它是當年在臺灣海峽成為陸地時,兩岸之間最為重要的人類與動物通途。2009年12月,臺灣海峽“東山陸橋”入選《中國國家地理》與中國地理學會聯合推出評選的30項“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成為福建省唯一的入選項目。這些新發現成為聯結兩岸“五緣”關系的鐵證。
1994年,經過孫英龍和兩岸有關專家多年的查證,確認東山關帝廟為臺灣1100多座關帝廟的香緣祖廟,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數以萬計關帝廟繼山西省解州關帝廟后的第二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皷|山關帝廟由‘省寶’晉升為‘國寶’,孫英龍付出了3年多的心血和汗水?!睎|山關帝廟主任委員施朝暉說,經過精心準備,1996年初孫英龍受東山縣政府委派,冒著嚴寒專程跑到北京,向國家文物局領導和有關專家匯報、申報東山關帝廟為“國寶”的理由,引起了高度重視。當年7月,國家文物局派專家組組長、著名全國文物專家羅哲文研究員等四位專家從北京趕到東山。專家組經實地評審,對東山關帝廟評價很高,一致同意上報,最終獲得國務院正式批準。在東山期間,羅哲文組長特意為孫英龍寫了一幅書法題詞:“忠義千秋傳兩岸,廟堂世代重東山”,題詞下用小字寫“訪東山關帝廟題書呈英龍先生雅正。羅哲文,(蓋章),乙亥仲夏?!薄斑@幅題詞內容很好,至今一直對我鼓勵很大?!睂O英龍高興地回憶說。
[責任編輯:福建臺辦張寧]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主辦單位:福建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 中國臺灣網
地址:福州市華林路80號 郵政編碼: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