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互聯網技術正在加速向農業農村延伸和滲透,在農業技術推廣、市場信息服務、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精準脫貧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等也展現出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互聯網+”與“三農”的融合,可以引領技術流、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向農業農村集聚;可以聚合分散的“小生產”,實現規模效益;可以精準對接產銷,促進總量結構平衡;可以加速現代科技、管理的應用,實現節本提質增效;可以推動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辟農民就業增收新渠道;可以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有效縮小城鄉差距?;ヂ摼W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正在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新動力。
伴隨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云服務、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涉農信息服務解決方案APP、SNS信息服務、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居家養老”等新型農村信息服務模式不斷涌現,農村信息服務逐漸由自上而下的信息服務模式向個性化、多樣化、精準化方向發展。通過“互聯網+”,為農民生產、生活、教育、醫療、養老等提供內容豐富、快捷高效的數據信息服務。
伴隨著信息化在農村的推進,互聯網與農村的關系日益密切,三農與互聯網的相逢,雖然沒有轟轟烈烈,卻也星火燎原,讓古老而傳統的鄉村與鄉民迅速進入了信息化的新時代。把握好互聯網+的機遇,對于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發展方式轉變,增進農民的福祉有重要意義。
“互聯網+”與“三農”的融合,可以引領技術流、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向農業農村集聚;可以聚合分散的“小生產”,實現規模效益;可以精準對接產銷,促進總量結構平衡;可以加速現代科技、管理的應用,實現節本提質增效;可以推動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辟農民就業增收新渠道;可以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有效縮小城鄉差距?;ヂ摼W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正在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新動力。
與此同時,發揮互聯網的力量,也有助于精準脫貧工作的有效開展。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隨著互聯網思維在農村的普及和發展,互聯網與農業的融合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提供了良策?;ヂ摼W可以憑借其信息共享、遠程、快捷等特點,促進農村信息發展的流通,打破束縛農村發展的時空限制和“信息鴻溝”,切實有效地推進精準脫貧工作。
早在2015年6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貴州調研期間就提出了“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的精準扶貧方針,要求將有限的扶貧資源瞄準最需要的貧困群體,最大限度地消除政策和資源偏離?;ヂ摼W分享、遠程、快捷的特點,使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能夠有效發揮優化和集成作用。隨著“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精準扶貧”成為貧困地區發展后發趕超的重要抓手。
對大多數困難群眾而言,依托現有產業,搭乘互聯網快車,增加既有產業附加值實現增收是更普遍的途徑。精準扶貧是現階段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關鍵重點。不僅在邊遠地區有貧困人群,而且在發展條件較好的先進地區中,也存在貧困人群,為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精準扶貧已經成為國策。但在許多地區,精準扶貧的方法手段仍在沿用舊的方式,而互聯網+的方式,伴隨新的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移動信息終端、大數據、云計算等等新內容,正好切合精準之義,必將為精準扶貧帶來新風。
互聯網讓鄉村進入了信息化的新時代,它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為鄉村發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搭載村民更加主動、自信、堅定地走上脫貧致富路。在脫貧攻堅這場時代大考中,互聯網正在打通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為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插上脫貧奔小康的“翅膀”。(文/遠帆)
[責任編輯:福建臺辦張寧]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主辦單位:福建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 中國臺灣網
地址:福州市華林路80號 郵政編碼: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